在大寶還未被「我們」世俗的時間單位束縳以前,不管多久以前發生的事他一概統稱「昨天」。
一開始,我常被他弄的頭霧水,又好氣又好笑。
我教他不來,只好解釋為是他太短暫有限的生命體驗使然,急不得,童言童語更可愛....。
但慢慢的,我忽然發現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詩意的時間觀。
其實狹隘的是「我們」,不是他。此時此刻,
以中年之姿的我站在人生的分水嶺上往回頭路一看,往事歷歷在目,
何嘗不是就像「昨天」一樣,詹宏志為此寫了一大本半回憶錄的書,書名就叫「人生一瞬」。
所以,可見大寶的時間觀有多「大器」,多麼「宏觀」。
蘇東坡在「前赤壁賦」裡寫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一般人所知道的時間單位長度是秒、分、時、日、月、年,一直到數十億萬年,
甚至是永恆(但永恆好像只存在愛情的夢幻中)。然而若你知道佛經典籍中的時間單位,你會驚訝「我們」的無知、狹隘和渺小。
佛經中的時間觀,「一彈指間有90個剎那,一剎那間又有900生滅,....」,
小則可以細微至此,與修行有關,但真正的時間單位,一如我們的日、月、年則是「劫」,
有一小劫,一中劫,一大劫,恆河沙劫,有一說是無量無邊阿祁僧劫...。
那一小劫有多長?因為太長了無法計算,所以用譬喻的:
在娑婆世界,有一個直徑1000公里的巨大岩盤,
而每100年有一個天人會下凡用他細軟的衣袖輕拂一下離去,反覆進行,
一直到這岩盤化為沙塵,所經過的時間叫一劫....。
哇!挺美的,但實在不可思議,這麼漫長的時間單位「我們」實在用不到。
古人說:「夏蟲不可語冰也。」我就像那夏蟲一樣。
泰戈爾:「螢火蟲對星星說,學者說有一天你的光芒會消失。星星默然不答。」,
去糾正大寶的時間觀的我,就好像那隻自以為是的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