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好個秋,對於想要藉著整形手術雕塑局部身材的人來說,確實是不錯的季節。不過就在此時,也傳出有人使用雷射溶脂抽脂導致顏面神經受傷,產生像中風表情的後遺症,還有的人造成皮膚燒燙傷等副作用。整形醫師提醒,再新的儀器,再夯的手術,都要靠有經驗的醫師評估,針對求診者的條件差異性予以建議,並加以治療,才能避免無謂的傷害。

提到抽脂手術,整形外科醫師許世人表示,這二十幾年來看似日新月異的演進史,所代表的主要是科技儀器不斷的推陳出新,但是抽脂的本質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要用抽脂管抽出,要抽到什麼程度以達到好的結果,並避免併發症的產生,則完全靠醫師豐富純熟的經驗,而不是高科技的工具或運氣。

 

很多醫師(尤其是新手或非整形專科醫師)以為抽脂很簡單,只是把脂肪抽出來而已,但是有經驗或自我要求越高的醫師才知道,其實抽脂要抽的好是很有難度的。從傳統抽脂、超音波抽脂、電動輔助抽脂,到水刀抽脂,以及目前市場上流行的雷射溶脂,可說是琳瑯滿目,名稱越來越炫,也越來越有高科技感,消費者更是像趕時髦一樣對越新的東西越趨之若鶩。其實,這是很危險的行為、很弔詭的認知。因為,不是給你一輛頂級的跑車你就可以成為一個更厲害的賽車手,有時反而適得其反。同樣的,這些所謂的「進步」其實只是抽脂手術的「輔助工具」的演變而已,這些「輔助工具」必須要交到原本就很會抽脂的整形醫師手中才能把它們變成「武器」,否則有可能變成「災難」。

此外,每一種抽脂「輔助工具」都有它的優缺點和適應症,並非愈新的抽脂手術就愈好,也並非都適合每個人,因為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消費者不能盲目跟從流行,必需停看聽,才能保障自身的權益。

以雷射溶脂來說,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此儀器,最早是用來輔助抽脂手術,目的是降低抽脂出血量。大約從西元1986年開始,為了降低抽脂出血量及避免全身麻醉的風險,抽脂前會在抽脂部位先注射大量混合局部麻醉劑和血管收縮劑的麻水,也就所謂的濕抽法。但是,因為還是會有一定比例的出血,對巨量抽脂的人會有較高的風險,所以,可能有鑑於此,雷射溶脂機的發明就因應而生。

雷射溶脂機可以釋放熱量,讓微血管收縮,減少手術的流血量,雖然雷射熱能也同時可以破壞脂肪細胞,經過一段時日後由身體自行吸收,但是量卻不能太多,否則恢復期的硬塊腫脹會比其它抽脂方式還久,或更容易凹凸不平,所以仍然無法取代其它抽脂手術,只適用於小面積或較少量的抽脂。有鑑於此,新一代的雷射溶脂則改為溶完再抽出來,但這樣子和傳統抽脂已沒兩樣,反而要花更多手術時間增加風險。至於抽脂出血量,由於現在已少有人做巨量抽脂,所以除非有未知的凝血功能異常或術前貧血,否則其它抽脂方式的出血量是不成問題的。此外,市面上的雷射溶脂機主要有三種,各具不同的波長和能量、輸出功率,執行起來有許多學問要考量,功效自然也不同,一般消費者實在很難分辨比較。

雖然如此,不過由於雷射溶脂的原理是利用雷射光纖釋放熱能以破壞脂肪,達到局部塑身的目的。而雷射的熱效應和電波拉皮機的作用機轉類似,所以還可促進膠原蛋白再生,提升肌膚的緊實度,改善鬆弛問題。因此,有些整形外科醫師會將它和其他方式的抽脂做搭配使用,來改善預期會有術後鬆弛問題的有些特定族群。許世人表示,單純只用雷射溶脂在小區域的抽脂是有其優點,包括術後恢復較快、瘀青較少,術後穿彈性衣與按摩的時間縮短,以及較不易有凹凸不平的問題(因為除掉的脂肪少)。

但是不可諱言,就像任何手術一樣,仍然有其適應症與注意事項,所知副作用風險主要為嚴重組織纖維化與皮膚燒燙傷,會造成副作用的原因可能來自經手的醫師不具備專業技術,不會評估判斷,對儀器工具操作不熟悉或太過於求好心切,或病人的體質較特殊等。

近來傳出的雷射溶脂副作用案例,純屬個案,但是也有警示作用,那就是凡事不要一窩蜂追逐,整形外科醫師鄭孝威提醒,消費者一定要多觀察,並且了解此手術是否經得起時間及市場的考驗。還有經手的醫師是否為整形外科合格的醫師,以及是否有相關專業訓練。抽脂和絕大多數整形手術一樣,一旦失敗,後續修補手術都很困難,消費者在術前宜多比較和了解。

【中時健康黃曼瑩/台北報導】2009.09.30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2,20&id=8071

arrow
arrow

    許世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